经过核查取证,稽查人员确认,该企业在2014年~2016年期间,通过非法冒用他人的个人身份信息的方式,虚列10多名企业人员,虚增工资费用60多万元,以此偷逃个人所得税20多万元。理事会对公司追求的税法规定,加收滞纳金提出,并处罚款共计40多万元的决定。我们的文章将带您分析这种情况。
偷税
一、场景分析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企业通过虚列人数、虚增工资的方式虚增薪资费用,并分摊高薪员工的薪水,为企业达到增加税前扣除,减少利润进而少交企业所得税,并为高薪员工“节约”个税,正可谓打着“一箭双雕”的如意算盘。。
这类操作的特点很明显:大部分员工的工资都在起征点上下徘徊,企业平均薪资值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外,与银行支付员工工资,尽管与纳税申报的总水量的总量,但银行发出支付指令,但一致的不匹配与收益的号码,银行信息不匹配水的工资;与纳税申报的数量参保职工人数还不算。
这样的企业,银行,社保,税务机关信息不通畅,也与低成本组合违法的,所以这两个掩饰,企图蒙混过关,运气,因为那意味着聪明,很难找到税务局。
二、风险分析
这种“避税”方法,属于知法犯法,情节严重,性质恶劣。法律一定会严惩这种行为!
►企业虚增费用、虚假申报、少缴企业所得税款,以偷税论处:
“税收征收管理法”明确规定,纳税人在帐簿中虚报多项费用,未缴纳或者少缴应征税款的,属于逃税行为。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 企业作为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的风险:
企业帮助员工偷税漏税,有可能被偷税漏税。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单项选择题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 )以下罚款。学会计上会计圈 微信号:kjq818
二、《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不缴或者少缴前款所列代扣代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犯有偷税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3. 会计人员的风险:
二、会计人员的税务风险会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4. 企业非法利用他人信息的风险:
未经授权使用他人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同意,并用于非法致富信息。这一行为既不道德也不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冒用居民身份证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被拘留不到十天。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公民身份证用于与他人的身份证或用于欺骗的居民身份证进行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万一被发现,可能面临被起诉的风险。不久前西安王先生发现自己的工资冒用的信息,导致他们不能申请经适房,该公司已经被起诉。
三、建议
目前社会保障由税务局统一征收,社会保障与税收信息不一致,税务局很容易发现异常,特别是在金税第三阶段后,经过大数据比较,将系统划分为分钟预警,看税务局是否要检查。
相类似的,很多税收优惠也跟企业人数有关,比如小型微利企业相关的优惠等。在一些企业中,资产负债表上所列企业数不等于实际缴纳个税的职工数。这在以前税务机构改革前也非常常见,但是随着国地税合并,今后甚至可能汇算清缴时不用填写企业人数,直接从个税申报系统提取。
虚增员工人数,虚增薪资成本,从而少交企业所得税,替员工避个税,一旦被查处,补缴税款、罚款不用说,更严重者,将触犯刑法,面临坐牢的风险!
企业按实际员工薪资发放情况计提费用、申报个税,老老实实交税,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当会计遇到老板命令做这种违法的事情时,请一定要向老板分析利弊,并对这种行为说不。